强者恒强 前三甲出货占比超51%从去年的出货量来看,晶科、晶澳、天合光能为前三甲,其组件出货均突破10GW大关,总量为34.56GW,占据前十企业组件出货总量的51%。
2020年,当李仙德庭院前的樱花再次绽放之时,他亲自种下的晶科科技,也在A股生根、发芽后开出来花朵。沉稳内敛、书生气息的李仙德,很少表露出内心的激动与豪情。
2019年4月,李仙徳写下这样一篇文字,来激励团队。封王之后的晶科能源,始终保持着谦逊与务实,李仙徳也保持着那份对于光伏产业的初心与情怀。在成功登录A股后,晶科科技将一方面加大光伏电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力度,积极参与包括领跑者计划在内的项目竞标,进一步提高公司并网装机容量;另一方面公司还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开发能力优势,以建成转让等多种模式进一步发展光伏电站建造服务业务,加大EPC业务营销力度,积极参与包括扶贫光伏电站在内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的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发展为国内领先的光伏电站EPC承包商。李仙德这样展望光伏电站的发展趋势。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家最初为其他公司做配套的企业,在14年后会成为中国光伏行业绝对够实力的王者。
善于借势发展的李仙徳,在成立最初两年从下游客户那里拿到了近2亿元的预付款,晶科能源迅速壮大,并显露峥嵘。李仙徳在2018新年贺词中写到。其实,从2019年开始,光伏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送出的问题凸显,国家电网近3年在西北密集建设了6条特高压线路,解决电力送出问题,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输送比例仍然较低各地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政策精神,也陆续开始出台本省的光伏管理政策。4光伏发电真的不够消纳么?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电网的消纳空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年度的新增装机规模。据了解:电网公司在最初的上报版本中给出的消纳空间约为32GW,经过协商调整之后,总规模上调至40GW左右,在放宽限电率以及扣除一季度的情况下,消纳空间可增至45GW左右。
同时,明确了竞价项目和平价项目的报送时间,平价项目大多都在4月20日之前就要求上报。然而,全国范围内还有超过10个省份,特别是山西、浙江等超GW级体量的省份,仍然迟迟没有发布相关文件。
1国家支持建设平价上网项目3月15日,国家能源局在官网上公布了《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0〕17号),正式明确2020年光伏行业的相关管理政策。5新能源路在何方?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煤电产能仍处于严重过剩的情况。中国电科院新能源中心室主任张军军表示:可再生能源电量输送比例较低,这是因为新能源自身有波动性,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如果只输送新能源,特高压线路的可利用小时数将非常低。随着近几年新能源送出的问题凸显,国家电网近3年在西北密集建设了6条特高压线路,解决电力送出问题,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输送比例仍然较低。
距离最后的上报国家能源局的期限,还有仅剩的三个工作日。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运筹中心主任夏清教授认为:我们要建设可再生能源优先交易的电力交易市场,实现跨区跨省新能源消纳的金融方式,这种方式包括西北地区的替代消纳模式(消纳新能源+出售绿证)和华中地区等效消纳模式(火电发电+购买绿证),这样使得整个行业协同起来,共同消纳新能源。根据统计,全国已有20个省的能源局出台本省的光伏、风电管理政策。不少光伏投资企业正在焦急地等待省里下发相关政策文件,并上报平价项目的相关资料。
但是,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恐怕这几个省今年将不会有平价上网的光伏项目了!3政策迟迟不发,原因何在?据行业媒体光伏們的消息:部分省市政策迟迟未发布的原因主要是电网公司一直未明确具体的消纳空间。之前,消纳问题一直未能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
对未来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将有力助推我国能源体系朝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其实,从2019年开始,光伏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目前最终的数据仍未得到多方的认可,导致不少省份虽然已经启动申报工作,但因为没有消纳空间数据,也无法确定批复规模,也有部分省份在等到电网的消纳数据再出台申报文件。4月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在国家层面统一了思想,给能源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煤电等化石能源新增装机超过4300万千瓦,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6.6%的情况下,火电利用小时数4209小时,同比增加23小时,增长0.5%。这就是我们期待的一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能源消纳方式,而不仅仅是传统跨区跨省物理消纳模式。国家能源局在《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公司要会同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及时测算论证经营区域内各省级区域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新增消纳能力,报国家能源局审核后于3月底前及时对社会发布。动不动就用新能源消纳空间有限,技术存在问题等等来限制光伏行业的发展,这样的做法是否值得鼓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曾提到:目前我国光伏发电量占比仅2.5%,就一直强调消纳问题,影响消纳空间的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与传统能源的利益之争?他坦言,我认为80%的可能是利益之争,实际上就是传统能源电力和可再生能源争市场的问题,就这么一个蛋糕,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必定是你退我进的态势。
在此大背景下,各地能源主管部门和新能源开发企业都在等待各地区电网可消纳的具体数值,来安排项目开发重点区域以及并网安排。希望,电力清洁和低碳转型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多省仍未出台省级管理政策就在今天(4月27日),吉林省能源局也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尽管是为解决新能源送出而建设的高速公路,但绝不会只跑新能源的车。
现在,消纳已经明确成为当前光伏、风电新增规模的前置条件他强调,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太阳能企业必须尽快恢复运营,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可再生能源投资,提升相关目标,恢复其长期增长趋势,从而让这场危机给绿色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都有哪些政策诉求?GSC调查显示:38%的受访者希望得到更多的税收抵免48%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减少对太阳能装置的税收37%的受访者希望得到无需退还的贷款或援助42%的受访者希望得到国家财政专项支持此外,减轻行政负担、放松金融监管、刺激投资需求、提升电力市场对太阳能的优惠待遇等方案也有所提及Gianni Chianetta总结说,COVID-19的全面流行,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了严重破坏,对全球光伏企业的日常运营、项目投资建设都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指出,上述预测有些只关注直流侧组件需求,也有些只关注交流侧并网数据,部分则以官方数据为准,但对直流、交流并无明确区分。57%的受访者认为,由于交通管制、人员流动限制、职员紧缺等原因,他们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其中,一半受访者预计订单将下降40%,另一半的企业预计订单将下降40%以上。
74.9%的受访者认为,与之前相比,供应产品/服务变得更加困难,且有71.4%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情况在接下来四个月仍会持续。79.5%的企业认为,接下来四个月的订单会受到影响。
其中,五成受访者认为,供应链价格上涨了10%,两成受访者认为供应链价格涨幅超过15%。在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这个问题上,光伏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起伏伏。
从调研结果看,71.2%的受访者遭遇了订单减少的问题,其中:●六成受访者的订单减少量低于50%●三成受访者的订单减少量在50-90%之间●另有一成受访者的订单减少量超过90%,几乎消失。从第三方分析机构的观点看,Bloomberg NEF率先提出,预计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108-143GW,可能是过去40年中首次出现全球新增装机下降。
从相关企业的反馈看,合同订立困难、供应链/物流问题和限制进入工地是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PV InfoLink则认为,预计2020年全球组件需求118.3GW,比2019年略有下滑。订单减少的同时,37.3%的企业反映,其供应链成本出现上涨。此外,有18%的受访者将业务减少的原因归结于原料供应、物流方面。
IHS Markit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项目将跌至105GW,其中中国市场将增至45GW。未来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与供应链价格上涨相比,对外提供产品/服务的困难更令人头痛。年初时许多人信心满满,希望实现150GW甚至更高的装机目标;即使在春节后,也有多家企业提出了140-150GW的装机规模预测。
此外,约54%的企业预计,接下来四个月的供应链价格将出现上涨,但多数人认为涨幅不超过10%。那么,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球太阳能理事会(GlobalSolar Council,GSC)主席Gianni Chianetta介绍,近日他们对全球太阳能企业进行了调研,共收到来自62个国家的数百家太阳能企业的回复